Wednesday, November 18, 2009

走向单一

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话题了.
虽然我很怀疑单一学校是否能把我国变得更加团结,或者更加先进,但是我们应该先探讨这个问题的始端.

华小长期缺乏师资
这个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话题了.
最近在教育部的指示下, 调动了一批马来老师到华小任教. 当然捍华人士必定出面阻止. 对于这种想法,我不能否定. 可是看看自己面临的问题,自己不能解决时,当别人插手管理就别埋怨.

虽然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由不会中文的教师来教马来语的话, 学习上会造成很大的障碍.可是如果没有老师的话, 又如何学习呢?

因各族文化差异(其实每个人都一样), 真得很少人会愿意当那么伟大的工作. 尤其是在这个物质时代.即使想当老师,不如当家教,或者补习老师,远远比学校老师赚得多,压力也非常少.

很多父母把老师当成看护人,心理医生,机器人,人格培养器来看待,如果孩子有任何的闪失,首先被责怪的也是教师.

不够专才,我们可以重金聘请.
不够劳力,我们可以雇用外劳.
不够教师,我们可以Import From China?
对,的确有人提议过.再荒谬的东西在政坛上也可以被大作文章.
虽然请中国教师能够教华语,可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的东西远远多过7个A.
不同的历史背景,民族,国情,能够培育不同的学生.

以这种心理去看待华小的管理,必定自取灭亡.所以走向单一已经是一条不归路了....

统一马来文教学法
另外一项被讨论的话题就是把华小,淡米尔小的国民性(统称SJK)的马来文课本,改成国小(SK)同等.
对于这项建议,我只能感谢教育局一番苦心,因为马来文一直都是SJK的弱点.可是如果想把课本改成一样的话,恐怕学生们会倍感压力.

拿华小为例,一直以来都是以中文为第一教学,而英文和马来文则是第二语文的学习.而且多数大部分读华小的学生都是以华语作为母语,本来在学习外文上就有压力. 当然这个不是借口,因为国小也有很多学生母语也并非马来语.

问题是,同样上学到放学,只有短短7个小时. 要注重马来文,就必须要牺牲其他科目的教学时间.
在很多华小, 已经开始慢慢牺牲掉一些UPSR没有考的科目来加强学生的成绩, 例如美术,道德教育,体育等等.

小学是发展孩子身心的一个基本. 和很多先进国比较,他们宁可牺牲上语言的时间,也会让学生上美术,乐理来培养孩子们的创意. 因为他们理解到,推动这个世界的,就是这般创意以及创新.

即使调配这些科目的时间,来加强国语学习,最终只会造成学生变成"半桶水",参差不齐.对于这项建议,我绝对不赞成.
我认为只要在中学加强预备班的素质(如果国语成绩比较不好),其实就根本没有问题.

再不行,就补习咯,反正,现在的老师都教补习,对吗? (请参阅第一篇,师资短缺问题, 笑 :D )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